天翼云代理,天翼云代理商,北京代理商
天翼云2.5折专线:18510009100/18510009200(全国市话)

技能篇:Linux服务性能问题排查及Jvm调优思路

2022-04-06 02:53:01

只要业务逻辑代码写正确,处理好业务状态在多线程的并发问题,很少会有调优方面的需求。最多就是在性能监控平台发现某些接口的调用耗时偏高,然后再发现某一SQL或第三方接口执行超时之类的。如果你是负责中间件或IM通讯相关项目开发,或许就需要偏向CPU、磁盘、网络及内存方面的问题排查及调优技能。

  • CPU过高,怎么排查问题
  • linux内存
  • 磁盘IO
  • 网络IO
  • java 应用内存泄漏和频繁 GC
  • java 线程问题排查
  • 常用 jvm 启动参数调优

CPU 指标解析

  • 平均负载

平均负载等于逻辑 CPU 个数,表示每个 CPU 都恰好被充分利用。如果平均负载大于逻辑 CPU 个数,则负载比较重

  • 进程上下文切换

无法获取资源而导致的自愿上下文切换

被系统强制调度导致的非自愿上下文切换

  • CPU 使用率

用户 CPU 使用率,包括用户态 CPU 使用率(user)和低优先级用户态 CPU 使用率(nice),表示 CPU 在用户态运行的时间百分比。用户 CPU 使用率高,通常说明有应用程序比较繁忙

系统 CPU 使用率,表示 CPU 在内核态运行的时间百分比(不包括中断),系统 CPU 使用率高,说明内核比较繁忙

等待 I/O 的 CPU 使用率,通常也称为 iowait,表示等待 I/O 的时间百分比。iowait 高,说明系统与硬件设备的 I/O 交互时间比较长

软中断和硬中断的 CPU 使用率,分别表示内核调用软中断处理程序、硬中断处理程序的时间百分比。它们的使用率高,表明系统发生了大量的中断

查看系统的平均负载

  • 10:54:52 是当前时间;up 1124 days, 16:31 是系统运行时间;6 users 则是正在登录用户数。而最后三个数字依次是过去 1 分钟、5 分钟、15 分钟的平均负载(Load Average)。平均负载是指单位时间内,系统处于可运行状态和不可中断状态的平均进程数
  • 当平均负载高于 CPU 数量 70% 的时候,就应该分析排查负载高的问题。一旦负载过高,就可能导致进程响应变慢,进而影响服务的正常功能
  • 平均负载与 CPU 使用率关系

CPU 密集型进程,使用大量 CPU 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,此时这两者是一致的

I/O 密集型进程,等待 I/O 也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,但 CPU 使用率不一定很高

大量等待 CPU 的进程调度也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,此时的 CPU 使用率也会比较高

CPU 上下文切换

  • 进程上下文切换:

进程的运行空间可以分为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,当代码发生系统调用时(访问受限制的资源),CPU 会发生上下文切换,系统调用结束时,CPU 则再从内核空间换回用户空间。一次系统调用,两次 CPU 上下文切换

系统平时会按一定的策略调用进程,会导致进程上下文切换

进程在阻塞等到访问资源时,也会发生上下文切换

进程通过睡眠函数挂起,会发生上下文切换

当有优先级更高的进程运行时,为了保证高优先级进程的运行,当前进程会被挂起

  • 线程上下文切换:

同一进程里的线程,它们共享相同的虚拟内存和全局变量资源,线程上下文切换时,这些资源不变

线程自己的私有数据,比如栈和寄存器等,需要在上下文切换时保存切换

  • 中断上下文切换:

为了快速响应硬件的事件,中断处理会打断进程的正常调度和执行,转而调用中断处理程序,响应设备事件

查看系统的上下文切换情况:

vmstat 和 pidstat。vmvmstat 可查看系统总体的指标,pidstat则详细到每一个进程服务的指标:

怎么排查 CPU 过高问题

  • 先使用 top 命令,查看系统相关指标。如需要按某指标排序则 使用 top -o 字段名 如:top -o %CPU。 -o 可以指定排序字段,顺序从大到小
  • 找到相关进程后,我们则可以使用 top -Hp pid 或 pidstat -t -p pid 命令查看进程具体线程使用 CPU 情况,从而找到具体的导致 CPU 高的线程

?,则可以在对应 java 服务根据线程ID查看具体详情,是否存在死循环,或者长时间的阻塞调用。java 服务可以使用 jstack

如果是 %sy 过高,则先使用 strace 定位具体的系统调用,再定位是哪里的应用代码导致的

如果是 %si 过高,则可能是网络问题导致软中断频率飙高

%wa 过高,则是频繁读写磁盘导致的。

查看内存使用情况

  • 使用 top 或者 free、vmstat 命令
  • bcc-tools 软件包里的 cachestat 和 cachetop、memleak

achestat 可查看整个系统缓存的读写命中情况

cachetop 可查看每个进程的缓存命中情况

memleak 可以用检查 C、C++ 程序的内存泄漏问题

free 命令内存指标

  • shared 是共享内存的大小, 一般系统不会用到,总是0
  • buffers/cache 是缓存和缓冲区的大小,buffers 是对原始磁盘块的缓存,cache 是从磁盘读取文件系统里文件的页缓存
  • available 是新进程可用内存的大小

内存 swap 过高

Swap 其实就是把一块磁盘空间或者一个本地文件,当成内存来使用。swap 换出,把进程暂时不用的内存数据存储到磁盘中,并释放这些数据占用的内存。swap 换入,在进程再次访问这些内存的时候,把它们从磁盘读到内存中来

  • swap 和 内存回收的机制

内存的回收既包括了文件页(内存映射获取磁盘文件的页)又包括了匿名页(进程动态分配的内存)

对文件页的回收,可以直接回收缓存,或者把脏页写回磁盘后再回收

而对匿名页的回收,其实就是通过 Swap 机制,把它们写入磁盘后再释放内存

  • swap 过高会造成严重的性能问题,页失效会导致频繁的页面在内存和磁盘之间交换

一般线上的服务器的内存都很大,可以禁用 swap

可以设置 /proc/sys/vm/min_free_kbytes,来调整系统定期回收内存的阈值,也可以设置 /proc/sys/vm/swappiness,来调整文件页和匿名页的回收倾向

文件系统和磁盘

  • 磁盘是一个存储设备(确切地说是块设备),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磁盘分区。而在磁盘或者磁盘分区上,还可以再创建文件系统,并挂载到系统的某个目录中。系统就可以通过这个挂载目录来读写文件
  • 磁盘是存储数据的块设备,也是文件系统的载体。所以,文件系统确实还是要通过磁盘,来保证数据的持久化存储
  • 系统在读写普通文件时,I/O 请求会首先经过文件系统,然后由文件系统负责,来与磁盘进行交互。而在读写块设备文件时,会跳过文件系统,直接与磁盘交互
  • linux 内存里的 Buffers 是对原始磁盘块的临时存储,也就是用来缓存磁盘的数据,通常不会特别大(20MB 左右)。内核就可以把分散的写集中起来(优化磁盘的写入)
  • linux 内存里的 Cached 是从磁盘读取文件的页缓存,也就是用来缓存从文件读写的数据。下次访问这些文件数据时,则直接从内存中快速获取,而不再次访问磁盘

磁盘性能指标

  • 使用率,是指磁盘处理 I/O 的时间百分比。过高的使用率(比如超过 80%),通常意味着磁盘 I/O 存在性能瓶颈。
  • 饱和度,是指磁盘处理 I/O 的繁忙程度。过高的饱和度,意味着磁盘存在严重的性能瓶颈。当饱和度为 100% 时,磁盘无法接受新的 I/O 请求。
  • IOPS(Input/Output Per Second),是指每秒的 I/O 请求数
  • 吞吐量,是指每秒的 I/O 请求大小
  • 响应时间,是指 I/O 请求从发出到收到响应的间隔时间

IO 过高怎么找问题,怎么调优

  • 查看系统磁盘整体 I/O
  • 查看进程级别 I/O
  • 当使用 pidstat -d 定位到哪个应用服务时,接下来则需要使用 strace 和 lsof 定位是哪些代码在读写磁盘里的哪些文件,导致IO高的原因
  • strace 命令输出可以看到进程18940 正在往文件 /tmp/logtest.txt.1 写入300m
  • lsof 也可以看出进程18940 以每次 300MB 的速度往 /tmp/logtest.txt 写入

当一个网络帧到达网卡后,网卡会通过 DMA 方式,把这个网络包放到收包队列中;然后通过硬中断,告诉中断处理程序已经收到了网络包。接着,网卡中断处理程序会为网络帧分配内核数据结构(sk_buff),并将其拷贝到 sk_buff 缓冲区中;然后再通过软中断,通知内核收到了新的网络帧。内核协议栈从缓冲区中取出网络帧,并通过网络协议栈,从下到上逐层处理这个网络帧

  • 硬中断:与系统相连的外设(比如网卡、硬盘)自动产生的。主要是用来通知操作系统系统外设状态的变化。比如当网卡收到数据包的时候,就会发出一个硬中断
  • 软中断:为了满足实时系统的要求,中断处理应该是越快越好。linux为了实现这个特点,当中断发生的时候,硬中断处理那些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工作,而将那些处理事件比较长的工作,交给软中断来完成

网络I/O指标

  • 带宽,表示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,单位通常为 b/s (比特 / 秒)
  • 吞吐量,表示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数据量,单位通常为 b/s(比特 / 秒)或者 B/s(字节 / 秒)吞吐量受带宽限制,而吞吐量 / 带宽,也就是该网络的使用率
  • 延时,表示从网络请求发出后,一直到收到远端响应,所需要的时间延迟。在不同场景中,这一指标可能会有不同含义。比如,它可以表示,建立连接需要的时间(比如 TCP 握手延时),或一个数据包往返所需的时间(比如 RTT)
  • PPS,是 Packet Per Second(包 / 秒)的缩写,表示以网络包为单位的传输速率。PPS 通常用来评估网络的转发能力,比如硬件交换机,通常可以达到线性转发(即 PPS 可以达到或者接近理论最大值)。而基于 Linux 服务器的转发,则容易受网络包大小的影响
  • 网络的连通性
  • 并发连接数(TCP 连接数量)
  • 丢包率(丢包百分比)

查看网络I/O指标

  • 查看网络配置
  • 网络吞吐和 PPS
  • 宽带
  • 连通性和延迟
  • 统计 TCP 连接状态工具 ss 和 netstat

网络请求变慢,怎么调优

  • 高并发下 TCP 请求变多,会有大量处于 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,它们会占用大量内存和端口资源。此时可以优化与 TIME_WAIT 状态相关的内核选项

增大处于 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数量 net.ipv4.tcp_max_tw_buckets ,并增大连接跟踪表的大小 net.netfilter.nf_conntrack_max

减小 net.ipv4.tcp_fin_timeout 和 net.netfilter.nf_conntrack_tcp_timeout_time_wait ,让系统尽快释放它们所占用的资源

开启端口复用 net.ipv4.tcp_tw_reuse。这样,被 TIME_WAIT 状态占用的端口,还能用到新建的连接中

增大本地端口的范围 net.ipv4.ip_local_port_range 。这样就可以支持更多连接,提高整体的并发能力

增加最大文件描述符的数量。可以使用 fs.nr_open 和 fs.file-max ,分别增大进程和系统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

  • SYN FLOOD 攻击,利用 TCP 协议特点进行攻击而引发的性能问题,可以考虑优化与 SYN 状态相关的内核选项

增大 TCP 半连接的最大数量 net.ipv4.tcp_max_syn_backlog ,或者开启 TCP SYN Cookies net.ipv4.tcp_syncookies ,来绕开半连接数量限制的问题

减少 SYN_RECV 状态的连接重传 SYN+ACK 包的次数 net.ipv4.tcp_synack_retries

  • 加快 TCP 长连接的回收,优化与 Keepalive 相关的内核选项

缩短最后一次数据包到 Keepalive 探测包的间隔时间 net.ipv4.tcp_keepalive_time

缩短发送 Keepalive 探测包的间隔时间 net.ipv4.tcp_keepalive_intvl

减少 Keepalive 探测失败后,一直到通知应用程序前的重试次数 net.ipv4.tcp_keepalive_probes

区分内存溢出、内存泄漏、内存逃逸

  • 内存泄漏:内存被申请后始终无法释放,导致内存无法被回收使用,造成内存空间浪费
  • 内存溢出:指内存申请时,内存空间不足

1-内存上限过小

2-内存加载数据太多

3-分配太多内存没有回收,出现内存泄漏

  • 内存逃逸:是指程序运行时的数据,本应在栈上分配,但需要在堆上分配,称为内存逃逸

java中的对象都是在堆上分配的,而垃圾回收机制会回收堆中不再使用的对象,但是筛选可回收对象,回收对象还有整理内存都需要消耗时间。如果能够通过逃逸分析确定对象不会逃出方法之外,那就可以让这个对象在栈上分配内存,对象所占用的内存就可以随栈帧出栈而销毁,就减轻了垃圾回收的压力

线程同步本身比较耗时,如果确定一个变量不会逃逸出线程,无法被其它线程访问到,那这个变量的读写就不会存在竞争,对这个变量的同步措施可以清除

java 虚拟机中的原始数据类型(int,long及reference类型等) 都不能再进一步分解,它们称为标量。如果一个数据可以继续分解,那它称为聚合量,java 中最典型的聚合量是对象。如果逃逸分析证明一个对象不会被外部访问,并且这个对象是可分解的,那程序运行时可能不创建该对象,而改为直接创建它的若干个被方法使用到的成员变量来代替。拆散后的变量便可以被单独分析与优化,可以各自分别在栈帧或寄存器上分配空间,原本的对象就无需整体分配空间

内存泄漏,该如何定位和处理

  • 使用 jmap -histo:live [pid] 和 jmap -dump:format=b,file=filename [pid] 前者可以统计堆内存对象大小和数量,后者可以把堆内存 dump 下来
  • 启动参数中指定-XX:+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来保存OOM时的dump文件
  • 使用 JProfiler 或者 MAT 软件查看 heap 内存对象,可以更直观地发现泄露的对象

java 线程状态

  • NEW:对应没有 Started 的线程,对应新生态
  • RUNNABLE:对于就绪态和运行态的合称
  • BLOCKED,WAITING,TIMED_WAITING:三个都是阻塞态

sleep 和 join 称为WAITING

sleep 和 join 方法设置了超时时间的,则是 TIMED_WAITING

wait 和 IO 流阻塞称为BLOCKED

  • TERMINATED:死亡态

线程出现死锁或者被阻塞

  • jstack –l pid | grep -i –E 'BLOCKED | deadlock' , 加上参数 -l,jstack 命令可以快速打印出造成死锁的代码
  • 从 jstack 输出的日志可以看出线程阻塞在 Test.java:52 行,发生了死锁
  • -verbose:gc 输出每次GC的相关情况。
  • -verbose:jni 输出native方法调用的相关情况,一般用于诊断jni调用错误信息
  • -Xms n 指定jvm堆的初始大小,默认为物理内存的1/64,最小为1M;可以指定单位,比如k、m,若不指定,则默认为字节
  • -Xmx n 指定jvm堆的最大值,默认为物理内存的1/4或者1G,最小为2M;单位与-Xms一致
  • -Xss n 设置单个线程栈的大小,一般默认为512k
  • -XX:NewRatio=4 设置年轻代(包括Eden和两个Survivor区)与年老代的比值(除去持久代)。设置为4,则年轻代与年老代所占比值为1:4,年轻代占整个堆栈的1/5
  • -Xmn 设置新生代内存大小。整个堆大小=年轻代大小 + 年老代大小 + 持久代大小。持久代一般固定大小为64m,所以增大年轻代后,将会减小年老代大小。此值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,Sun官方推荐配置为整个堆的3/8
  • -XX:SurvivorRatio=4 设置年轻代中Eden区与Survivor区的大小比值。设置为4,则两个Survivor区与一个Eden区的比值为2:4,一个Survivor区占整个年轻代的1/6
  • -XX:MaxTenuringThreshold=0 设置垃圾最大年龄。如果设置为0的话,则年轻代对象不经过Survivor区,直接进入年老代。对于年老代比较多的应用,可以提高效率。如果将此值设置为一个较大值,则年轻代对象会在Survivor区进行多次复制,这样可以增加对象再年轻代的存活时间,增加在年轻代即被回收的概率
12年经验 · 提供上云保障

服务热线:132-6161-6125(手机) 400-150-1900(全国市话)

站内导航: 天翼云服务器价格| 天翼云购买流程| 天翼云代理| 北京天翼云代理商| 杭州天翼云代理| 深圳天翼云代理商| 钉钉代理商| 阿里云代理| 公司官网

我公司收款账号| 天翼云备案系统

CopyRight © 2019 天翼云代理商.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4071855号-7 管理-北京优胜智连科技有限公司